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学院概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学院概况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前身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电子工程系与理学系,2018年迁址无锡办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重点学科建设和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位点建设为契机,立足无锡区位优势、融入地方产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设置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人工智能、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七个本科专业目前,学院拥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536

专业建设: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获批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建设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获无锡市产教融合示范专业一等奖;通信工程为无锡市信息技术(物联网)扶持专业、无锡学院产教融合培育专业;人工智能专业为无锡学院重点建设专业。

师资团队: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24人,其中正高11人,副高38人。学院坚持“双百工程”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形成了江苏省 “333”高层次人才“青蓝工程”、“科技副总”、“双创博士”和“产业教授”等构成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获批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科研创新平台,人工智能与电子工程系被评为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党建思政: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获评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获评江苏省高校2022最佳党日活动”优胜奖,获评江苏高校2022年度最佳党日活动优胜奖,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分团委获评“无锡市五四红旗团委”。强化政治领航,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党员,学生党员陈炜同学入选全国学联驻会执行主席,罗健伟、刘玉柱同学入选无锡市学联驻会执行主席。

人才培养:学院以学科竞赛为抓手,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驱动,构建了工程创造学、创新实践为核心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竞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互联网+)”、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光电设计竞赛等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国家级省级奖200余次。近年来,高质量就业率超95%,留锡率达50%;考研率逐年攀升,2024年考研录取率超过15%

教学改革: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丰硕,近五年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改研究立项课题6项、教育部供需对接育人项目2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25项;获批省级产教融合型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优秀实践项目1门;获国家级教材4部、省重点教材5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校企共建建材25部;获教学竞赛奖项28项,其中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

产教融合:学院坚持科教融汇、面向产业,创新产教深度融合机制,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领域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实施单位,为6所本科院校之一。同时与中国电科集团第58所、华润微电子、卓胜微电子、华兴源创、中天通信等20余家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为工程应用创新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实践条件基础。

科研平台:学院集聚区域优势资源,以地方产业需求为导向,与中国电科集团第58研究所、江苏省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中天通信、吉姆西半导体、德科立光电子等国内多家龙头企业科研院所深入合作共建了江苏省集成电路可靠性技术及检测系统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通感融合光子器件及系统集成工程研究中心同时建设有嵌入式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室PCBSMT创新实验室、集成电路联合测试实验室、通信全网融合实验室

科研成果:学院瞄准科技前沿,在集成电路、数字媒体信息、物联网通信、光电混合集成以及信息材料与智慧感知等方面开展理论创新研究。近5年,在自然子刊通信顶级刊物光学顶级刊物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170余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科研经费突破千万元。(2024年9月30日更新)


无锡学院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09636号-1  苏ICP备08108488号-1 地址:无锡市锡山区锡山大道333号    邮编:214105  电话:0510-8056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