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学院概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学院概况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是在滨江学院原电子工程系和理学系基础上组建的。依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博士点、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点等学科及江苏省大数据分析重点实验、江苏省气象探测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支撑,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

专业设置:学院紧跟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沿动态,面向全国电子信息与通信行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设置了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五个专业,旨培养具有扎实的电子信息类学科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的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

  科学研究与学院师资:学院已在智能信息处理与探测技术领域中形成了特色明显、相对稳定的两个研究方向:智能信息处理与通信系统、电声测量与探测技术。近年来,学院科研成果丰硕。学院教师出版学术专著5部,获授权发明专利近40件,获软件著作权50余件,先后共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励10余项,其中,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1项,获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5项,获省级科技成果奖4项。学院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达数十项,包括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大项目、产业化推进项目等)、社会服务项目等。学院具有高级职称教师7人,博士化率超过50%。

  教学改革:在本科教学中管理与改革进程中,坚持“固、实、强”的人才培养理念。打好学生牢固基础,实行统一大纲、统一进度、统一备课、统一试卷、统一阅卷的教考分离管理。学科基础课程通过课内外相结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课内培养基本实践能力,课外提升专业实践能力。通过产教融合,实行导师制,强化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学院教师主持了省“十二五”电子信息类专业重点建设项目、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省级精品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建设项目,获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模拟电子技术》获批为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随机过程与控制》与《随机信号分析简明教程》获批为省重点教材、《创造学教程》、《微电子器件基础》等获批为教育部电子信息类教指委规划教材。

  人才培养:学院作为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取得了长足进步。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高校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中,数十名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学院培养了一大批素质高、应用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业务运行和科技管理人才,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近年来,我院学院毕业生的考研录取率一直保持在12%左右,也不少学生到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境外著名高校攻读硕士学位;高质量就业率达90%。

  优势特色:

一、学院所有专业属电子信息类,为开展大类招生作准备。学生入学,明确学习兴趣和努力目标后,按“学用结合、学有专长、发挥特长”原则,结合“专业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的需要,进行专业选择,培养新时代所需应用型人才。

二、通过产教融合,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学实验和实践条件齐备,在南京和无锡地区拥有大批的实践教学基地。其中,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无锡研究院、普天视(无锡)电子有限公司、江苏俊知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无锡地铁集团、江苏新力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无锡威克集团,无锡华文默克仪器有限公司,无锡泛太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教学环境好、科研力量强,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我院有两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获得教育部批准,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提升我院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更加有利于紧贴地方产业优势,增强发展协同,开展多边合作,激活发展潜能,对我院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也有着深远意义。

三、通过专业国际化,扩大学院知名度,提升办学层次。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留学生招生专业,引进国际教学体系,全英文授课。


无锡学院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09636号-1  苏ICP备08108488号-1 地址:无锡市锡山区锡山大道333号    邮编:214105  电话:0510-80560121